香港中文大学田小雨教授应邀在“运动与健康科学前沿论坛”进行学术报告
2024年3月9日,武汉体育学院主办的运动与健康科学前沿论坛第三讲如期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武汉体育学院创办国际英文学术期刊Advanced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s编辑部、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和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本次论坛在原有“科研云”平台的基础上,新增了YouTube、Facebook两个国际直播平台,实现了与国内哔哩哔哩、微博、有道词典、微信视频号、蔻享、科爱等五大平台的同步直播。此举不仅显著扩大了学术研讨的受众群体,更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广泛的学术热情,为学术交流与研讨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初步统计,论坛直播累计吸引了近两万名观众在线参与 (科研云平台参与人次达14870次,蔻享学术平台参与人次达4283次)。这一显著的参与度充分展现了论坛在推动运动与健康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次学术论坛特邀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教授为主持嘉宾、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田小雨教授为演讲嘉宾分享其研究团队的前沿创新性成果。
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教授担任论坛主持嘉宾
田小雨副教授作“线粒体代谢在内皮细胞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田教授首先强调了规律运动对血管内皮细胞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病理过程,她专注于研究线粒体代谢在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
鉴于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的关键角色,田教授从两个主要方面深入探讨了线粒体代谢的调控机制:一是细胞核如何通过Anterograde regulation影响线粒体的调节作用,二是线粒体如何通过Mitonuclear feedback路径向细胞核提供反馈,两个过程在维持线粒体代谢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田教授介绍了Anterograde regulation的概念,即线粒体感应细胞代谢变化的机制,涉及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和效应蛋白。并且指出,PPARδ信号激动剂能模拟运动效果,保护心血管,表明PPARδ在血管内皮细胞能量响应中的重要性。田教授研究发现,运动能促进糖尿病小鼠血管扩张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PPARδ基因敲除后运动效果消失,表明PPARδ信号通路是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靶点。
线粒体根据能量、活性氧和Ca2+浓度变化,通过Mitonuclear feedback路径影响细胞核内的基因表达,以适应细胞内环境变化。田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在SIRT3敲除小鼠模型中,血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显著,但补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可有效缓解。在高胆固醇饮食干预ApoE敲除小鼠的情况下,补充NAD的前体烟酸核苷 (NR) 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管炎症。这些发现支持了NAD通过SIRT3依赖途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的观点,为开发调节NAD代谢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提供了可能。
田小雨教授的研究以其严谨的设计、全面的论证、靶向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价值,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武汉体育学院AEHS执行主编陈宁教授指出,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于营养补剂和运动模拟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启示。在互动环节,陈教授与田教授就脂质代谢与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间的潜在交互、钙离子依赖蛋白在血管内皮功能保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暨南大学张力教授则就心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SIRT蛋白家族的翻译后修饰机制与田教授进行了讨论与交流。田教授表示相关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并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