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简介  学术团队  科研服务  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  服务社会  下载中心  武体主页 
快速通道:
服务活动
 基本介绍 
 服务领域 
 服务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社会>>服务活动>>正文
竞技体育
2015-09-22 11:22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监控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开放研究,吸引全省和全国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1、胡亦海教授主持完成的原国家体委科研项目成果《我国女排高大队员弹跳素质、灵敏素质的模式研究与应用》,对国家队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及灵敏素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并提出了弹跳力及灵敏素质发展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为排球训练和运动员竞技能力控制提供了科学有效地监控依据,受到原国家体委的高度评价,并作为优秀成果范例在全国推广。以此为代表,本实验室又相继在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拳击、游泳等多个项目上广泛开展了竞技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为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监控提供了有效帮助。

 

2、通过对中国国家拳击集训队员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进行跟踪监控,确立了优秀拳击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代表性监测项目,以及辅助性监测项目;建立了拳击运动员运动素质发展模式,为拳击运动员的素质训练过程不断提供科学制定训练目标的量化依据,得到国家拳击队教练员的一致认可。

 

3、运动训练的生物监控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三大能源系统运动形式有关而且需借助生理生化多种方法进行认定。目前运动训练生物监控模式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通过对参加2008奥运会国家曲棍球队的实践运用使中国曲棍球队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项成果已获得2010年中国体育科学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4、了解不同项目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大强度运动时的机能变化为运动员疲劳的恢复提供了依据,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多,而且通过机能变化而采取的相应疲劳恢复措施也正在实际中运用。特别是中医药对疲劳的恢复成果已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随着实验室设备的完善目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测量已步入电子化,其中通过身体成分分析作为摔跤、拳击、赛艇等要求控制体重运动项目的形态学测量以及运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降控体重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在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男子曲棍球队中应用。

 

6、以第十一届全运会周期的射击中心运动心理学科技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确保重点队员在大赛中正常发挥的主要工作目标。这一应用性科研成果获得了一线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认同和肯定。并最终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7、以112名大学体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检验运动领域完美主义与饮食障碍、运动动机及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认为运动领域完美主义作为运动员的一种人格特征,在运动员的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应该引起教练员的重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武汉体育学院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瑜路461号
电话:027-87191806 |  邮编:430079